花了好长时间,才从“李自成”的震撼中清醒过来的欧阳南关,感觉自己已经四肢无力,吐无可吐了。看来在这个时空,避雷针是一件居家旅行、探亲访友的必备物品呀。
按照李家诚的安排,欧阳南关休息了两天,恢复了元气后,就一起朝琼州府城前进了。看着穿着草鞋却健步如飞的李家诚,穿着一双专门给他找来的布鞋,却仍觉得硌脚又打脚的欧阳南关,跟得相当痛苦。
“公子是否觉得鞋不合脚?”李家诚很快发现了问题,他稍作沉吟,便给欧阳南关现编了一双草鞋。他那熟练精巧的编织动作,让欧阳南关看得相当的汗颜,果然是苦修的公仆呀。
花了近一个多小时才编好鞋,李家诚便让欧阳南关穿上一试。果然手艺不错,比那双打脚的布鞋强多了。磨刀不误砍柴功,两人的行进速度一下子提了起来。
欧阳南关这两天已经搞清楚,他们是在澄迈与琼山县交界的一个小村庄里。现在走的这条路,按《临高启明》的记载,就是第二次反围剿战役中明军的进攻路线,只不过他们是反向而行。欧阳南关注意到脚下的这条大道是一条夯土碎石路,算是比较平整,道路两边修有排水沟,种植有护路树,已经有了一点后世公路的影子。
大道上来往行人和车辆不少,骡车和牛车数量很多,四轮马车也看到数辆。当发现四轮马车上有临高侯府的启明星标志时,李家诚就把欧阳南关拉到了一边,建议他低下头,以避免被人认出后惹来麻烦。
话虽如此,可麻烦还是找上门来了。李家诚一袭白衣,又背着一口秤剑,走到哪里,都有人恭敬地向他打招呼行礼,相当地惹人注目。走在他身边的欧阳南关,不想被人注意都不可能。俩人走了一上午,欧阳南关已经出了一身大汗,脚也被草鞋磨起了泡。俩人只好在路边的一家车马栈里坐了下来。
刚一坐下,李家诚就紧紧抓住了欧阳南关的手臂,他警惕的目光直射向对面坐着的几条大汉。欧阳南关还没开口,对方先找了上来。
“是公法堂的李兄?”一个晒得黑黝黝的汉子,搬来一条长凳,直接坐到了李家诚面前。另外三个汉子,也各搬一条长凳,四面合围地把两人围在了中间。
“敢问来者何人?”李家诚的脸沉了下来,轻轻摘下了背上的剑,拄剑于地,声如沉钟。
“不敢,不敢,在下江湖中人。一向仰慕公门六堂,特别是秉公执法的公法堂。”黑汉子伸手要过一壶茶,两个杯子玩在手上,“可否敬李兄一杯茶?”
“我公门中人,不会江湖切口,还望见谅。”李家诚拦住了要给他倒茶摆阵的黑汉子,“阁下有话请直说,不必绕那些弯子。”
“李兄倒也爽快。”黑汉子被拦住的那一刹那,明显相当的不快,但转瞬间脸上又恢复了客气,他手一指欧阳南关,“在下就想向李兄问一句,这位仁兄是什么来路?”
“我公法堂办案的证人。”李家诚拉下了脸,“阁下是想打探我们怎么办案?”
“不敢,不敢,谁不知道公法堂办案铁面无私,上至皇家,下至罪奴,无案不审。”黑脸汉子拱手抱拳,“在下只是想问一句,这位仁兄,看着面生,可是东洲来客?”
“啪!”李家诚一掌重重拍到了桌上,“我公法堂办案的证人,轮得到你们来问?”
“李兄,你这么说就是不给兄弟面子了。”黑大汉的同伙已经全部站了起了,目露凶光,把二人围在当中。欧阳南关紧盯着这帮家伙,心里有点打鼓。
李家诚轻轻地把剑横在手上,轻描淡写地扫了黑大汉及其同伙一眼,“你们是少林派的人?后头那三位朋友和你们什么关系?”
黑大汉被这奇峰突起的一问,弄得一惊。随后,他就哈哈大笑了起来,“李兄好眼力呀,那三个兄弟确实也是在下的朋友。”说话的时候,另外三个一直呆在角落里把风的家伙,也跟着站起身,走了过来。
“你们真是少林的人?还是苟家请的人?”另外一个声音响起,居然是个女人,惹得众人都随之侧目。
发话的是一个中年妇女,一位相当地道的农家斗笠中年大婶,她和两个挑着菜担去赶集同伴正坐在边上喝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