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小说网

第37章 第一步

匹夫带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品读小说网pd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收了小鼠,徐镇川大为快慰。

就在此时,直播系统的提示声又响了。

“叮,完成大江发布的任务:寻找十五贯。任务奖励,金雕,狗,一座。”

“叮,完成壮年丘比特发布的任务:寻找十五贯。任务奖励,金雕,狗,一座。”

嚯……这是算双喜临门,还是算三喜临门啊?

徐镇川仔细一算,提升到十级以后,先是土豪三人组,不是,是熊猫三人组分别赠送了一座金雕,然后完成大江发布的任务寻找袁晁,又有一座金雕入账,今天更是完成了一个寻找十五贯的任务,就有金雕双双入账,这么一算,已然积累了留作金雕,距离二十级升级,仿佛也并不遥远了,哈哈,这么一看,二十座金雕,小事尔!

徐镇川跟这正高兴呢,小鼠也很高兴。

他独自一人寻找袁晁,八年来不知道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今天竟然能够抱上台州参军事的大粗腿,眼看着报仇指日可待,又怎么不能让他高兴?

眼看着徐镇川心情正好,小鼠就壮着胆子问了一句。

“少爷,咱们要让袁晁身败名裂、身首异处,不知道下一步,该当如何行止?少爷早点吩咐,小人也好早做准备。”

这话说的,让人还怪舒服的。

看着小鼠这么有眼力价,徐镇川心情更好,乐呵呵地顺嘴说道:

“这事好办!

袁晁此人,在你们眼中,乃是在唐兴县一手遮天的总捕头。

在你家少爷的眼里,不过插标卖首的土鸡瓦狗而已。

事实上,你家少爷早就准备收拾他了。

按照我的想法,第一步……”

徐镇川说到这里,突然说不下去了。

呃……第一步,就被卡住了。

按照徐镇川的想法,要收拾袁晁,就要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将十五贯的丢失,栽赃在朱文的身上,第二步,利用朱文和袁晁表兄弟的关系,把袁晁罗织到十五贯丢失的案件里,第三步,在多方面配合之下,拿下袁晁。

整个计划,虽然还涉及到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不过大体的脉络就是这样。

具体到第一步来讲,这十五贯可以说是个最为重要的道具。

结果现在,十五贯,找到了,还是偷去十五贯的小贼,自己跑到徐镇川面前亲口承认的,这算是自首不?按照法律,还要酌情减轻量刑,只不过,看着一脸希翼的小鼠,徐镇川突然觉得他好像也没那么顺眼了。

小鼠却不知道自己的形象,在徐镇川的心目中有了质的变化,还迫不及待地追问了一句。

“少爷,可是有什么机密之事,不便让小人获闻?少爷,难道您还信不过小人么?小人现在就可以对天发誓……”

当当当,连珠炮一样,小鼠就开始对徐镇川表忠心,其态度之虔诚,神情之肃穆,与后世《投名状》兄弟三人,结拜之时,口念誓词的样子如出一辙。

徐镇川看在眼里,腻歪在心里。

这孩子,怎么一点眼力价都没有?没看见少爷我为难么?面目可憎,简直面目可憎!

不过,也不能实言相告,真要是说少爷谋划的第一步,就是让你小子给毁了,尴尬不?堂堂少爷的体面还要不要了?

尽最大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来,徐镇川尽可能地放缓了语气。

“小鼠,莫要多想,你家少爷还能不相信你么?

不过呢,事情,总要一步一步地去做……

这样吧,你去请驿站的胡驿长过来,我和他有事商议……”

……

2018年,某一线城市,壮年丘比特刚和女朋友无冕之王做完不可描述之事,就听得电话声响。

“您发布的任务,寻找十五贯,已经被兴唐图直播间主播小徐完成,系统已确认,现从您的预约账户扣除人民币121元,兑换成10级专属礼物金雕,按照您设定的任务奖励,兑换金雕狗,一座,奖励给兴唐图主播小徐,特此通知,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完成了?

壮年丘比特一看就懵了,就以今天上午直播的情况来看,一点线索都没有,怎么会破案了呢?

不行,肯定是系统有问题,明天等直播开始,得好好问问。

然后顺手点开了第二条信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新书推荐

大唐小说家乱世种田日常我在三国逆转乾坤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玄天宗修行记事我在异世界召唤谍战风云录:大宋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带着美女闯三国朕,剩者为王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谍海无名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HP)Forgive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清末土司王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金玉满唐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臭县令朕怀孕了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最狂上门女婿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倒拔三国我家娘子太体贴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明末:边军不退